实践经验表明,任意一点的搅拌次数N在20次为最佳搅拌次数。单程次数可以通过公式: 
  	N=(h cosα+b)(n1+n2)z/2v 
  	求得,式中:N——桩身任意点的搅拌次数; 
  	h——叶片的宽度; 
  	α——叶片与钻杆的角度(锐角) 
  	b——叶片的厚度 
  	n1——内钻管的转速 
  	n2——外钻管的转速 
  	z——钻头上叶片总数 
  	v——钻杆提升或下降速度 
  	固化剂在桩身任意一点的掺入量除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外,还应依据地质条件调整每一段的掺入量,以保证桩身强度和桩体受力的一致性(此项工作根据试桩的上下两部分强度进行分析确定)。调整的原则是:桩身上部浆量多、下部少;土层好的少、差的多;含水量高的多、低的少。 
  	2)、桩顶部位的处理 
  	搅拌桩施工完毕,桩的顶部0.3~0.5m范围内,因上覆土压力较小,使土层变成蜂窝状,应对桩顶进行如理,处理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将桩顶质量较差的部分人工挖除;二是在桩顶1.0~1.5m的范围内进行二次喷浆搅拌,并人工修整。 
  	2、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
  	
 双向搅拌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
  	 		 			|  				  					常见问题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发生原因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处理方法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下沉困难、电流值高、电机跳闸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电流偏低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调高电压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土质硬、阻力大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适量冲水或浆液稀释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遇大块石等障碍物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挖除障碍物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下沉困难、电流正常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土质粘性大,箱体自重小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增加自重或提高转速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土体与钻头同步旋转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灰土浓度大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重新设定水灰比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搅拌叶片角度设置不适当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调整钻头上叶片角度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输浆管堵塞、桩到设计长度灰桶内有剩余或不够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输送管内有水泥块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管道用水冲冼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灰浆泵输出量偏小或偏大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调整灰浆泵输出量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投料量不准确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重新计数投料量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事故桩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机械故障及电路故障 				  			 |  			 				  					24小时内,钻杆提高0.5M 				  			 |  		
 		 			|  				  					24小时以上,重新补桩 				  			 |